關於何日生教授
職涯經歷
1. 慈善與社會責任
何日生博士現任慈濟慈善基金會副執行長,專注於慈善事業的推動與發展。目前從事“善經濟”、“善治理”、“利他心靈”、“善文明”、與“佛教思想”的理論研究、論述與實踐;長年致力善文明、人文傳播、慈善實踐、非營利組織、與宗教哲學之學術研究與實務工作。
2. 佛教哲學
何博士是「慈濟論壇」、「全球共善學思會」和「印證佛學講座」的聯合發起人和學術委員會成員,與多所著名大學包括哈佛、牛津、劍橋、北大、普林斯頓、UBC、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等聯合組織“佛學講座”,推廣佛教哲學。他致力於當代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並專注於利他主義哲學及其在組織治理與經濟生活中的應用。
3. 學術交流
何日生博士擔任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訪問學者;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HAAS商學院資深顧問、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佛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獲聘中國人民大學特聘研究員、中國國際公益學院特聘教授,亦任教於臺灣的政治大學、慈濟大學、臺灣藝術大學等,並在多所國際大學發表與NGO管理及佛教相關主題的演講。
4. 教育與培訓
何博士在學術界和教育領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HASS商學院共同推動 “開放式論壇及善經濟BIF&EOG” 于亞洲地區;支持及參與哈佛大學宗教學院發展佛教利他研究。與牛津大學John Hoffmire教授推動善經濟圓桌論壇;支持及參與哈佛大學文理學院FAS媒體藝術實驗室CAMLab沉浸式體驗專案計畫。
學術發展
背景
1984 年 台灣國立藝術專科學校 廣播電視科 Taiwan Academy of Art for Radio TV & Film
1993 年 美國加州大學傅樂頓分校 廣播電視暨電影學院學士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 Radio, TV & Film
1995 年 美國南加大 傳播管理學院碩士 傳播管理暨傳播政策 Master of Art at The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016 年 北京大學哲學系 哲學博士
發展
多次於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香港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及梵蒂岡等進行專題講座;其所撰之“環境倫理”、“利他思想”,“善經濟”等論文,分別收錄出版於英國牛津大學佛學期刊(The Journal of Oxford Centre for Buddhism Study, OCBS)、英國劍橋學術出版社(Cambridge Scholar Publishing Co.)、以及Taylor & Francis Publishing 出版社。
著有:《善經濟》、《善治理》、《利他到覺悟》、《證嚴上人佛教思想研究》《建構式新聞》、《慈濟學概論》、《一個詩人的誕生》、《一念間》、《慈濟實踐美學》、《清水之愛:見證骨髓移植發展史》;與華爾街日報資深撰述Kazer, William合著「Co-Existing with the Earth」;策劃編著《敘愛》、《慈濟會門的普世價值》、《環境與宗教的對話》等書。
善經濟的相關書藉
-
《善經濟:經濟的利他思想與實踐》從利他的角度,重新審視人類歷史上各文明經濟體系中的善和利他的思想與實踐,把推動每一個經濟文明背後的善與利他思想總結出來,闡述人類文明經濟體系中的善之模式,以及善如何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產生積極的作用。
作者何日生詳盡爬梳西方文明與東方思想,從蘇美文明、古希臘神話、猶太智慧、儒家哲學到佛教教義,尋找什麼才是經濟背後強大的文化思想?答案是「善」與「利他」。
-
歷史上,人類一直在探索一種理想的組織類型,這種組織不僅能造福每一位成員,還能持續促進個人和集體的幸福與快樂。
本書提出的圓型組織理念,以「信念」和「原則」為核心,通過「愛」實現人人平等。在這樣的組織中,每個人都基於共同的信念和原則,平等地為組織服務。不同於傳統的金字塔結構,圓型組織讓每一個成員都成為中心,體現了真正的平等。
-
"The Economy of Goodness" by Dr. Rey-Sheng Her, offers a comprehensive faith-based and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on economic activities throughout human history. It explores how cross-cultural ethics and philosophies, particularly Eastern and Western, shape our economy.
The book delves into applying altruism to economic spheres, demonstrating how good motivations and means lead to good outcomes. Key themes include defining 'goodness' as altruism, harmony, and common goodness, and addressing fairness and justice i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trade, and finance. Highlighting enterprises that embody these ideals, the book also presents ten principles for fostering altruistic business practices, aiming to guide society toward common wealth and goodness.
其他著作